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两会 /  宏观形势与调控政策

宏观形势与调控政策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 “十四五”发展 ——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 国内智库部主任、高级研究员黄斌

作者: 日期:2021-02-04

“十四五”期间要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新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新结构经济学,对一些热点问题如何看待?为此采访了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内智库部主任、高级研究员黄斌。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三点认识

问:“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您看来,在落实过程当中,新结构经济学在其中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黄斌:新结构经济学对新发展格局有以下三点认识。

第一,一方面,随着我国逐步迈向高收入,国家的经济体量越大,国内循环的比重自然就越高。2006年出口占比最高,为35.4%,2019年出口占GDP的比重只有17.4%。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比重会越来越大,但是服务业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可贸易的,所以出口比重一定会越低。

第二,新发展格局并不是封闭发展,仍然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随着我们收入水平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我们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侧重点开始出现变化,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对国际上的创新要素,比如人才、技术等的需求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更多了,这也是当前自贸区试点的重要意义。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稳定国内经济基本盘,也有利于带动和激活国际循环,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使我国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形成大循环,一定要拆除有形无形的市场分割的壁垒,共同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当前我们国家仍有较大的区域差距,如果能更好地构建新发展格局,降低区域间交易成本,其中很大一部分产业仍然有在中西部地区落户的可能性。这样我们就能充分发挥大国优势,依托各地比较优势,形成相对发达地区瞄准创新含量更高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对落后地区仍能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区域发展格局,进而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加强国家的经济安全。

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激发要素活力

问:刚才您也提到了要素市场,当前,我国产品市场基本都放开了,在要素市场,还存在哪些结构性的障碍需要进一步开放来为经济发展提供动能?

黄斌: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产业结构是内生于发展阶段及其比较优势,而制度又内生于产业结构。因此要素市场的改革,必须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相匹配。因此,改革的目标是市场化无疑,但是最重要的是改革的路径。

尽管我们还有很大的后来者优势,但随着我国距离世界产业和技术前沿越来越近,潜在增长率确实会逐步降低,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激发发展潜力,推动要素市场改革,激发各个要素的活力。

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角度看,最关键的是人,这个要素要怎么改革呢?就是要破除“人”从低附加值的产业不断地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的瓶颈。因此,人力资源的改革,一是要和教育制度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统筹起来。二是要改革劳动力市场,比如减少普通技能认定,减少行政门槛;统一技能标准,加强区域间互认,这样人就能更好地流动。三是要鼓励一些技能性的人才多点执业等。

数据要素市场的改革更要推进,尤其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且不涉及个人隐私,更要推进数据要素释放活力。这就需要不断的规范数据标准,搭建起数据生产、交易市场,对于其中的一些共性技术、共性数据甚至需要政府或行业协会予以公开,变成公共知识,从而更好地降低数据要素的成本,推动中小企业更好地应用产业互联网。